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商标资讯商标注册的地址更换 要如何处理_商标注册预付费用如何账务处理

商标注册的地址更换 要如何处理_商标注册预付费用如何账务处理

更新时间:2021-10-19

柳暗花明:我要我的 “优酸乳”商标,法院:准了

  从“青春滋味自己体会”到“我要我的滋味”,自1997年正式推向市场以来,主打青春文化与酸甜口味的含乳饮料品牌“优酸乳”可谓家喻户晓。2017年,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利公司)将“优酸乳”品牌植入到诸多热播电视剧及电视节目中,着力开展内容营销。而就在同一年,为了进一步完善“优酸乳”品牌的商标布局,伊利公司提交了两件“优酸乳”商标与两件“优酸乳及图”商标的注册申请,不想因缺乏显著性或带有欺骗性之虞在商标授权阶段被驳回了注册申请,伊利公司随后提起行政诉讼展开追索。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公开的判决显示,伊利公司的主张最终得到了法院的认可与支持,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原商评委)对第23257569号与第23257741号“优酸乳及图”商标、第23257830号与第23257959号“优酸乳”商标(下统称诉争商标)予以驳回的复审决定被撤销。诉争商标能否被核准注册,将有待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伊利公司就诉争商标所提复审申请重新作出决定。

  注册申请 接连被驳

  中国商标网显示,伊利公司于2017年3月22日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下称原商标局)提交了4件诉争商标的注册申请,指定使用在乳酸饮料(果制品,非奶)、牛奶制品、水(饮料)、炼乳等商品上。经审查,原商标局以诉争商标缺乏商标应有的显著性为由,决定对诉争商标的注册申请予以驳回。

  伊利公司不服原商标局所作驳回决定,随后向原商评委提出复审申请,主张该公司在先注册了“优酸乳”系列商标,经过长期使用和宣传具有商标的显著性和较高的知名度。同时,诉争商标为伊利公司独创,不会造成导致公众产生误认,使用在指定商品上属于暗示性商标性质,本身具有固有显著性,而且诉争商标的标识整体经过艺术化处理具有更高位次的显著性。综上,伊利公司请求准予诉争商标初步审定。

  记者了解到,2001年,伊利公司提出了两件“优酸”商标的注册申请,2002年被核准注册使用在牛奶制品等商品上;2010年,伊利公司提出两件“伊利优酸乳及图”商标的注册申请,2011年被核准注册使用在乳酸饮料(果制品,非奶)、牛奶制品等商品上。

  2018年10月16日,原商评委作出驳回复审决定认为,4件引证商标的文字部分“优酸乳”是一种含乳饮料,使用在指定商品上直接表示了商品的原料等特点,难以起到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缺乏显著性。同时,第23257569号“优酸乳及图”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易使公众对商品的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属于带有欺骗性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综上,原商评委决定对4件诉争商标的注册申请予以驳回。

  伊利公司不服原商评委所作复审决定,继而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记者了解到,在法院受理伊利公司的诉讼请求前,伊利公司于2018年2月23日向原商标局提交了两件“优酸乳及图”商标的注册申请,与第23257569号、第23257741号“优酸乳及图”商标的标志颇为相似,而且指定使用商品类别相同,但其注册申请同样接连被原商标局与原商评委予以驳回。对此,伊利公司亦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能否注册 柳暗花明

  针对4件诉争商标是否具有显著性的问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优酸乳”并非中文固定词组,也非行业的通用名称及常见概念,其仅仅是伊利公司推出的一款乳饮料的品牌名称,伊利公司与“优酸乳”之间建立了唯一对应的联系,“优酸乳”作为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并未直接表明商品的原料、内容等特点,具有商标应有的显著性;同时,考虑到伊利公司提交的诉争商标使用、宣传证据,诉争商标通过伊利公司持续使用、宣传,在指定使用商品上获得了更强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据此,法院认为诉争商标在自身具有显著性的同时,通过持续使用、宣传获得了更强的显著性,应当予以注册。

  关于第23257569号“优酸乳及图”商标是否带有欺骗性,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原商评委并未阐明诉争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易使公众对商品的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的具体理由及依据,而诉争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仅是对商品原料等特点的直接描述,考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商品包装上均会标注商品的原料构成、具体成份等信息,仅从商标标志本身来看不足以认定诉争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将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同时,原商评委在涉及到其他诉争商标的案件中并未认定伊利公司申请注册的“优酸乳及图”商标及“优酸乳”商标在指定商品上的申请注册,会使公众对商品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说明原商评委并不认为“优酸乳及图”作为商标带有欺骗性,从而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按照审查标准一致性原则及同案同判的公平原则,第23257569号“优酸乳及图”商标不应被认定带有欺骗性,从而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

  综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19年4月7日作出一审判决,撤销原商评委所作复审决定,并判令原商评委针对伊利公司就诉争商标所提复审申请重新作出决定。

  针对法院作出的上述认定及一审判决,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中央机构改革部署,原商评委的相关职责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行使)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诉争商标可以理解为“优质的酸味的乳制品”,使用在乳酸饮料(果制品,非奶)、牛奶制品等指定商品上,直接表示了产品的品质、口味、原料等特点,相关公众不易将其作为商标识别,缺乏商标应有的显著性,而且伊利公司提交的证据并非全部系诉争商标的使用证据,且均未涉及水(饮料)等商品,不能证明诉争商标经过使用已经取得显著性,可以作为商标注册;同时,诉争商标使用在水(饮料)等商品上,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品质、口味、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构成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情形。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诉争商标的显著识别部分为“优酸乳”文字,“优酸乳”使用在乳酸饮料(果制品,非奶)、牛奶制品等指定商品上,由于“优酸乳”并非中文固有词汇,也并非上述商品的常见名称,同时考虑到伊利公司在牛奶制品等商品上已在先获准注册了“优酸”商标等情况,可以认定诉争商标并未构成对上述商品原料等特点的直接描述;“优酸乳”使用在水(饮料)等其他指定商品上,亦未对上述商品的口味、品质、原料等特点进行直接描述。鉴于此,诉争商标在指定使用商品上具有显著性,可以发挥区别商品来源的作用。

  同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第23257569号“优酸乳及图”商标虽然含有“乳”字,但使用在乳酸饮料(果制品,非奶)等商品上符合商品自身属性,不会导致公众对商品的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使用在水(饮料)等其他指定商品上,根据公众的通常认知,不会将上述商品与含有乳制品成分相关联,亦不会导致公众对商品的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

  综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投诉不断 商标不保 分众传媒的钱袋子“还呗”冲击上市前途未卜

  作为国内最早提供信用卡代还服务的平台之一,看到同行纷纷上市,有点坐不住了。上市意图明显,业务快速扩张招致大量投诉,风格激进的背后亦或是股东对盈利的迫切需求。

  还呗的运营主体为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股东为“电梯广告一哥”分众传媒。

  “还呗是一款信用卡账单分期APP ,由持牌金融机构重庆市分众小额贷款公司与上海数禾联合运营,服务广大信用卡持卡人”。这是百度百科上对还呗的介绍,可纵观“还呗”自2016年上线运营后的发展情况,是否真正服务于广大信用卡持卡人,还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从“还呗”近期的种种表现中不难看出一二。

  屡遭投诉 负面缠身

  资料显示,数禾科技成立于2015年,核心团队来自于招商银行,起初的目标是通过集成一款“类私人银行”的APP来服务大众客群,其中包括投资理财、融资和保险等全套金融服务。根据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2月,数禾科技推出核心产品,也就是信用卡代偿服务APP“还呗”。

  数禾科技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运营的产品为还呗和拿铁财经,主要提供信用卡小额代偿服务和金融个性化资讯、智能理财咨询服务。具体而言,数禾科技通过“还呗”平台与银行签订业务合作项目,为个人信用卡持卡客户提供余额代偿相关居间信息服务。

  正是还呗提供的上述贷款服务屡屡被人诟病,投诉不断。截至目前,聚投诉网站上还呗的相关投诉已多达近千条,黑猫投诉网上也有逾400条,投诉内容多涉及乱收费、还款异常导致逾期、短信骚扰、暴力催收等问题。

  2019年7月,一位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涉嫌高利贷诈骗投诉还呗,投诉内容主要是在还呗到期还款的时候,账户余额充足的情况下,不能还款,并且第二天通知该用户还款已经逾期,也不能通过手动还款。根据平台公布的投诉处理过程和进度来看,还呗在受理投诉之后也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该用户的征信体系也受到了影响,无法撤销。

  一位还呗用户还表示,他在没有充值还呗会员的情况下,却收到了188元会员费扣款通知,显示是(特约)百度服务的费用。若将188元计入借款成本,哪怕约定利率为0%,IRR年化借款利率也达38%,超过36%监管红线。根据投诉信息,多位要求退还会员费的用户称,其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开通了会员,还呗或未充分向用户提示该收费增值服务的信息。

  此外,根据投诉信息显示,还呗还涉嫌给学生放贷。据了解,一位在校大学生前段时间在下载并注册“还呗”APP后,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身份,本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能否借款,没想到却成功到账了3200元。此后平台要求分3期还款,每期需还1195元,算出来实际年利率远远超过了36%。

  在客户服务方面,还呗也一直被吐槽,一位用户在投诉平台上抱怨:“这个APP连个人工客服电话都没有,在微信公众号上连续两天联系他们的人工客服,前面永远有几百人在排队,根本没人来理会你。”

  今年2月,还呗在拿到新浪基金3000万美元融资后,开启了新一轮烧钱营销活动,还呗的广告高频率出现在朋友圈和短视频广告中。这种激进营销的做法,早就引起了部分用户的强烈反感。骚扰短信无孔不入,即使设置了关键词拦截,也能够收到“还呗”的推广短信。

  除了应对投诉等问题,让还呗更糟心的还有“还呗”商标可能保不住了。

  2016年7月,数禾科技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还呗”商标,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还呗”商标指定使用在基金投资等服务上,容易使公众误认为对指定使用服务的服务内容及方式的描述,将其作为商标使用难以起到区分服务来源的作用,缺乏商标应有的显著特征,不予注册批准。

  随后,数禾科技上诉至终审,但皆被驳回。这意味着多年烧钱营销的“还呗”品牌可能付诸东流。

  难寻出路 冲击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还呗疯狂扩张的态势,其背后更大的原因还是来源于股东对业绩的要求。

  据统计,连续四年亏损的数禾科技总计亏损金额高达1亿4千万。具体来看,2015年亏损547万元;2016年营收828万元,净亏损4854万元;2017年营收2.02亿元,净亏损5615万元;2018年营收10.81亿元,净亏损3843万元。

  反观同行,不仅纷纷完成上市,盈利能力同样让还呗望尘莫及。51信用卡2018年净利润21.69亿元、小赢科技2018年净利润8.83亿元、维信金科2018年净利润2.96亿元。

  在扩张路线之下,在数禾科技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有所起色,截至2019年6月末,数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净利润4584万元。今年数禾科技能否尝到盈利滋味还未可知,但是大量投诉对品牌的影响却已经显现。

  从大股东分众传媒来看,对还呗的盈利或许更加迫切。

  据其2019年中报显示,分众传媒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6.76%,被称为自其上市以来最惨的业绩,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暴利时代的终结或让分众传媒将新筹码压在谋求还呗的IPO之上。

  虽然目前境外上市地点未定,但单以近期美国市场上的变动来看,纳斯达克正考虑收紧中国小型公司的IPO审批门槛、放慢IPO审批速度,而纽交所则更看重企业实力、甚至是在某个细分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数禾科技想要还呗实现上市的期许,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