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商标资讯商标异议如何申请_如何申请专利注册商标

商标异议如何申请_如何申请专利注册商标

更新时间:2021-09-26

商标争议纠纷不是犯罪,检察院监督撤案!

  “非常感谢检察院维护了我们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广州卡门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卡门公司”)法务总监真诚地说道。想了解更多商标注册知识,或是其他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锐创社知识产权商标注册申请 我们有问必答!

  2018年,一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将卡门公司推到风口浪尖,一时间,公司陷入极大的经营危机,发展近乎停滞……

  “KM”商标运营多年后反被告侵权

  2014年初,卡门公司创立,设计并打造了“KM”品牌。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带来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创立至今,卡门公司在全国各地有近600家门店、500多家工厂和供应商,逐渐发展为行业内较有名气的企业。

  然而,就在企业发展的高速期,因为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卡门公司陷入了经营危机之中。

  事情起因是,2018年5月,北京京津联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京津联行公司”)向全国多地工商部门举报卡门公司在服装上使用“KM”商标,并以卡门公司涉嫌犯罪向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报案。2018年5月31日,南海公安分局以卡门公司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立案,经侦查发现卡门公司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卡门物流仓库存放约9万件涉嫌假冒“KM”商标的服装。

  对此,卡门公司表示很不解。因为2013年3月起,该公司开始在服装上使用“KM”商标,并于2014年10月30日向商标局申请注册“KM”商标在服装、帽子等范围内使用。被驳回后,再次申请仍未被核准,仅被核准在睡眠用眼罩类别使用。

  为什么会突然涉嫌侵权呢?难道京津联行公司成功注册了“KM”商标?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注册“KM”商标的是一家叫作北京锦衣堂企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锦衣堂公司”)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2015年11月20日,锦衣堂公司向商标局申请注册“KM”商标,使用在服装等类别范围,被驳回后再次申请,2018年1月7日被核准。京津联行公司是在锦衣堂公司的授权下使用“KM”商标的。

  在公开监督中主动听取多方意见

  因为不服公安机关的立案决定,2018年6月8日,卡门公司申请佛山市南海区检察院监督。

  “考虑到卡门公司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扣押的服装都是应季的,办案中我们尽可能把握时效,加快工作节奏,降低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南海区检察院金融与知识产权检察室负责人岳汹涛告诉记者,立案监督后,该院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立案理由通知书。

  到底是刑事犯罪还是经济纠纷?卡门公司是否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个个疑问浮现在该案承办检察官董进的脑海中。“有时候,真相会被表面材料所掩盖,为了查清真相,我们需要抱着审慎的态度加强调查核实。”董进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南海区检察院为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改“关门监督”为“公开监督”,先后两次召开公开审查会,邀请办案民警、行政执法人员、卡门公司代理律师等参加,切实做到办案不偏不倚,实现精准监督。

  针对案件中商标使用权的焦点问题,南海区检察院主动联系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局(工商)的行政执法人员,听取对卡门公司“KM”商标使用权的意见。“本案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认定卡门公司对‘KM’商标是否具有在先使用权。”董进告诉记者,对于案件中专业性极强的问题,自己不仅找来相关书籍和材料学习,更重要的是借助“外脑”,“我们咨询了该领域的法律专家,详细了解了商标的认定、近似商标的区分、如何判断在先使用权等问题。”

  经过认真研判,最终认定卡门公司在锦衣堂公司取得“KM”注册商标之前已开始使用“KM”商标,并一直沿用“KM”商标,且卡门公司在全国各地有近600家门店,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符合商标法的规定,对“KM”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而且,卡门公司在生产、销售服装期间,从未对外宣传自己生产的是锦衣堂公司的产品,且规模远大于锦衣堂公司,主观上没有假冒注册商标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故意。

  让无罪的企业免受追究

  “本案属于商标争议纠纷,是商标法调整的范畴,不属于刑事犯罪案件。”董进表示,通过立案监督防止司法机关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避免案件不当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责。本案中,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可以使无罪的企业免受追究,真正从源头上保障民营企业安心发展。

  2018年8月3日,南海区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并将扣押的货物发还卡门公司。同月10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撤销立案,并将扣押的货物发还卡门公司。记者了解到,由于南海区检察院仅用53天即办结了本案,使得卡门公司被扣押的服装仍能应季出售,避免了上千万元的损失。

  “检察院的工作对我们今后相关案件的侦查方向起到了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作用。”该案的承办民警表示,检察机关及时、主动监督的力度比以前大很多,这必定会让相关案件的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孙风娟 韦磊)

商标争议难休 龙徽与杜康开启“中华”大战

  四月以来,酒行业在商标领域风波不断。4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得到消息,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龙徽”)起诉北京永辉商业有限公司、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杜康”)、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汝阳杜康”)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正式开庭。而争论的焦点,在于双方就“中华”字样的商标使用情况所持的不同观点。在此锐创社知识产权商标查询网提醒您,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提前做好商标保护战略布局和管理,建立长效的商标防护机制,未雨绸缪,防范可能出现的商标危机,必要时应咨询专业知识产权机构,谨防陷入商标侵权漩涡,对企业的前程和未来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丰台区人民法院提供的材料,原告方北京龙徽认为,因为对“中华及图”商标在第33类“酒”商品上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而“中华”是商标的显著识别部分,并且在“酒”商品上,“中华”并非可通用词汇。因此未经原告许可任何人不能在与之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中华”或与之近似的商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被列为本次被告方的洛阳杜康与汝阳杜康,在就“中华”标识的使用上涉嫌侵权。

  北京龙徽表示,被控侵权标识“中华杜康”是商标性使用,并且大面积使用在相关商品的瓶身正面、包装盒等显眼的部位,“杜康”标志则位于瓶身底部,且占据比例明显小于“中华杜康”,不能起到显著识别效果。在11日的庭审过程中,北京龙徽也坚持认为,尽管被列为被告的洛阳杜康与汝阳杜康没有直接使用北京龙徽的商标、故意借用龙徽产品及商标知名度。但根据目前的商标使用情况,有可能使消费者误认为北京龙徽的产品与被告公司有一定关系,构成反向混淆,损害北京龙徽商标与产品的对应性。

  也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北京龙徽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涉案商标产品,并赔偿损失两百万元。

  但洛阳杜康与汝阳杜康显然不同意北京龙徽的指控。从两家企业的代理意见可以看到,两者均认为北京龙徽所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是基于其商标注册证的图文组合商标,单独基于“中华”文字的权利保护请求不应该得到支持。不仅如此,两者还就北京龙徽对于“中华”标识的使用情况提出了质疑,认为北京龙徽的涉案商标从整体上看是华表、祥云图形,加上过于艺术化的“中华”文字,很难让消费者对文字本身进行清晰辨识。洛阳杜康与汝阳杜康的代理人还提出,北京龙徽曾单独申请多枚“中华”文字商标均被驳回,足够证明北京龙徽不能垄断“中华”文字而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

  另外,洛阳杜康与汝阳杜康的代理人还认为,北京龙徽是以葡萄酒为主导产品的企业,提交的证据也多集中在葡萄酒产品上,并且近三年在白酒领域几乎没有使用涉案商标。因此,这样一家没有白酒生产能力和条件的企业,为诉讼获利而制造使用证据,相关的诉求是缺乏依据的。

  截止发稿时为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并未出具判决结果。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北京龙徽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时, 对方也仅表示会按照法律程序,进一步跟进,维护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次纠纷主角之一的洛阳杜康,在3月初刚因“杜康”商标之争引发了行业的关注。事实上,洛阳杜康与陕西杜康之间就“杜康”系列商标的纠葛,从2016年开始便一直持续,但最终以洛阳杜康获得“杜康”商标权告终。此次洛阳杜康与北京龙徽之间的纠纷,接下来走向如何,值得业界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