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商标资讯仿造别人注册商标会怎样_打米厂怎样注册商标

仿造别人注册商标会怎样_打米厂怎样注册商标

更新时间:2021-08-04

华为申请注册汽车类别商标,造车布局进一步证实

在通讯和手机领域节节攀升的同时,华为似乎并不满足于此。日前有消息爆出,华为申请注册汽车类别商标,正谋密涉足“造车”领域。

  据称,华为这一次次并不甘心只扮演核心供应商的角色,而是打算借助代工厂的力量,推出华为品牌的汽车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华为极有可能求助于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整车代工商麦格纳。

  麦格纳服务的品牌包括宝马、捷豹路虎、戴勒姆等,目前在全球拥有294家工厂、87个工程研发和销售中心,未来两年还会在欧洲和北美各建一座新厂,而中国市场如有需求,也将直接在华购买工厂,或者携手本土汽车生产商制造整车。

  由于客户未来预期产能的不断增加,麦格纳打算开建一座新工厂。值得推敲的是,上个月麦格纳总裁 Donald Walker 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倘若中国市场有需求,他们将直接在华购买工厂投产或者携手当地汽车生产商制造整车。

  鉴于麦格纳在中国设厂的需求,华为与其进行一定的接触也不无可能。

  假如华为和麦格纳联手造车,首先麦格纳可借助华为的自身的资源优势拓展中国市场,其次由于智能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汽车领域的又一风口,对于麦格纳这样长年处于幕后的传统零部件制造和整车代工商来说,与合适的企业联手,共同进军这一领域推出自己直接涉入生产研发的汽车,对麦格纳而言也是一大好事。

  华为也一直在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其早在 2013 年底就开始进军车联网,推出车载模块 ME909T,并且每年投资上亿元用于车联网相关解决方案的研发。华为终端刘晓滨说:" 华为的愿景就是成为车联网模块第一的领军企业,并在业绩上做到 50-60 亿元的规模 "。此外,华为与多家大型车厂有着深入接触,华为先后与奔驰、奥迪、丰田、大众、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在车联网、车载系统登领域展开合作,并且一直在推动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汽车。

  尽管华为早前声称自己不会进行整车制造,但不得不说,近年来华为在物联网市场动作非常大,而汽车无疑是华为实现万物互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自己的车联网、车载等软件系统也走在了行业前列,这些均是推动华为造车的因素。

高防别人的商标要判刑吗

根据具体情况判定。高仿别人的注册商标就是假冒别人的商标,是侵权。 我国《刑法》规定。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即构成犯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于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亦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比照前述规定处罚。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比照上述规定处罚

由此可见,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了。它不但便于执行,也使得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更加充分、有力。与此同时,刑法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最高刑期由3年提高到7年,无疑加大了对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分子的威慑力量。 商标法规定: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第六十条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