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更新时间:2020-11-20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从法律上讲,知识产权具有三种最明显的法律特征:
一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
二是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
三是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今年的全国两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召开,意义重大。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内容、知识产权领域法律制修订等内容发表真知灼见。
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我国民事权利保护正式进入法典时代。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法典,将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民法典中的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内容,顺应了现实需要,体现了新时代的新特点。”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指出,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各国立法中具有创新性,必将产生更大影响力,成为提高制度自信的最佳实践。
在民法典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失信行为和侵权行为的规制,促进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强化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更好融合。同时,扩大知识产权保护客体。“保护客体应包括能够更好体现我国优势和特色的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艺等内容;应研究将大数据等纳入新的保护客体的可行性,扩大网络环境下作品邻接权保护。”他表示。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的认同度在不断提高、关注度也逐渐增加,在立法必要性、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方面不断取得共识。在民法典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何志敏建议,加快知识产权基本法律制定,满足知识产权保护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促进新经济发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政协民进界别提案也提出,应尽快推进知识产权基本法的研究制定。该提案指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必要梳理我国多年来实施的知识产权宏观政策、管理体制和促进措施,通过基本法巩固深化改革成果。相关部门须结合我国实践,将符合知识产权运行普遍规律的、知识产权制度中国化进程中相关重点政策和法律规则实施过程中成熟和成功的中国经验,固化为基础性法律制度,以适应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全球化过程中对知识产权制度的需求。
-
商标注册流程及费用
商标注册流程及费用...
-
衡阳商标注册流程有哪些
衡阳商标注册流程有哪些...
-
商标的保护_商标的定义
商标可以保护什么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商标能保护什么,商标就是企业的牌子,有商标的话就是别人可以识别你的产品和服务。 商标续展 保险的保护商标 商标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好的商...